末伏(汉语词汇读音:mò fú),是指立秋后第/一/个庚日至立秋后第/二/个庚日 前/一/天这时段,共10天。末伏是三伏天中的/zui/后/一/伏,俗称秋老虎。末伏早晚较凉快,白天阳光依然剧烈。 末伏,是“三/伏”之/一,所谓“伏”即是“暑气潜伏于地”之意,标志着一年里/zui/炎/热的时期;也有的解释是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
“伏”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。我国古代一些地方常用天干和地支纪年,六十年周而复始。在六十年(月、日)当中,每一个年(月、日)都有一个不同的干支名称,例如甲子年、乙丑月、丙寅日等。庚日就是每逢有天干“庚”的日子,因天干有10个,所以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。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,立秋以后的/第/一/个/庚/日为末伏的/第/一/天,至立秋以后的/第/二/个/庚/日/前/一/天结束;
三伏天,是/一/年/中//气/温//高且潮湿、闷热的时段,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模式。造成三伏天南方湿度高的原因是,三伏天吹东南风,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,空气潮湿,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。